为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乌什县按照“办公功能最小化、服务群众最大化”的要求,切身考量群众需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倾力打造符合村情民意的“石榴籽服务站”,实现村级组织阵地“五常三聚”目标,将村级组织阵地构建成为基层“最强磁场”。
在“主阵地”上用力,推动议事协商场所常用。坚持民事民提、民事民议,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把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低保补助等村级事务纳入议事协商范畴,有效引领辖区群众利用基层组织“主阵地”建言献策,实现全体村民对村级事务的广泛参与。建立群众说事制度,利用“群众说事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现场解决、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向乡镇党委反馈协调解决等方式,妥善答复解决群众诉求2300余件,逐步形成群众“有困难来阵地、有问题找组织”。
在“主渠道”上用情,推动文化浸润教育常有。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常态化开展周一升国旗宣讲等活动,把群众“应知道”与“想知道”的事项相结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以联户党员先锋队为载体,用“包谷馕”式的语言,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让基层群众听得懂、能领悟、可落实。扎实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各村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深入基层一线,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活动到村入户,切实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在“主窗口”上用心,推动便民服务人员常在。同县农商银行、司法局、卫健委、文旅局、政务服务中心和邮局乌什县分公司对接,确定“七项服务进村”工作联络员,通过手机、微信等移动设备,建立常态沟通协调机制,做到沟通及时、推进到位。放社保卡制卡机8台、征信查询机2台,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138个,配置3台便携式智慧柜员机,选树培育法律明白人之家533个和学法用法示范户111个,组建白求恩医疗志愿服务巡回医疗队,厘清71项到村服务事项,邮政快递服务站、电子商务服务站营业网点达到全覆盖,文明实践服务实现精准化、常态化、品牌化,七项服务进村推进稳妥有序。
在“主课堂”上用功,推动党群活动常办。充分利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开展“三会一课”、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活动,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利用“燕山红·微讲堂”平台,通过“一周一主题、一室一堂课”,邀请基层经验丰富、政策理论扎实的党员干部专题授课20期,为3.2万余人次党员干部“蓄能充电”,不断加强党建办干部理论知识学习,强化业务能力。依托村级活动室、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等载体,组织开展篮球赛、排球赛等文体娱乐活动400余场次;开展“三会一课”“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等党内活动1600余场次;组织开展“老有所为 永跟党走”活动1500余场次,让广大党员群众走进来、留下来,真正实现村级阵地聚人气、聚活力、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