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什县把加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选优配强、教育培训、激励厚爱、从严管理,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头雁”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突出选优配强。深入实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坚持“内选”与“下派”相结合,按需选派41名国家公职人员在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的行政村担任党组织书记,稳妥选拔农牧民身份村党组织书记64名,占比60.95%。坚持以提升人选质量为着力点,推进210名“四类人员”到村任职,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健全“选拔、培育、帮带、管理、使用”全链条工作机制,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力量499人,适时跟踪“进退流转”情况,激活村级后备力量“一池活水”,打造村干部队伍“主力军”。
注重教育培训。实施村干部和后备力量素质提升培训行动,依托县委党校分批分期开展4个月集中培训15期1587人,选派460名基层干部赴援疆省市考察学习,65名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发展潜力的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村“两委”正职跟班锻炼,邀请5名援疆省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来乌到村服务指导工作帮助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制定《乌什县村干部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九条》,逐村逐人进行国通语测试,以“短平快”办法和长远长效常态机制相结合,开展钉钉线上国通语学习400余期,全面加强村干部国通语学习、素质提升。
坚持从严管理。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制度,制发《关于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的若干措施》,“一人一档”逐人实行全程纪实、档案化管理。推动乡(镇)党委对党支部书记进行半年履职评估,指导105个村党组织书记每半年听取1次辖区各类组织工作汇报,不断激发村干部主动谋划工作的内生动力。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等制度,通过村级公示栏等定期向党员群众公开有关事项,规范和保障村级组织和干部权力运行,确保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履职、阳光用权。
强化激励保障。结合村干部工作实绩,授予10名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荣誉称号,同步推荐自治区级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2人、地区级3人,激发干事热情。严格落实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相关规定,全县105名村党组织书记中12名考录为公务员或事业编,激励全县村干部干事热情。建立村干部工资报酬正增长机制,将绩效报酬与“五个好”党支部创建结果相挂钩,同步落实国家公职人员工作补贴、养老保险、体检等政策红利,村干部工资报酬平均增长7%,岗位吸引力明显增强,拴心留人环境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