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拜城县紧扣新时代农村党员教育新任务、新要求,以党员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能力素质为重点,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着力打通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神经末梢”。
抓实教育培训。综合考量农牧民党员的文化程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生产生活等因素,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真实培训需求,量身制定“农闲+农忙”培训套餐。农闲时,依托乡(镇)党校、农牧民夜校等阵地,围绕党章党规党纪、乡村治理、法律法规、惠民政策解读等7个方面开展集中培训,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农忙时,打造“田间课堂”,邀请农业部门技术人员、优秀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头人等,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14场次、解决问题214件,提升科学种植水平。针对行动不便及偏远牧区的党员,依托马背宣讲队和志愿服务队,开展上门送学送教89场次、2000余人次,做到教育培训全覆盖。
严格监督管理。健全农牧民党员谈心谈话制度,定期开展思想汇报动态分析和谈心谈话,动态掌握农牧民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等状况。强化日常跟踪考察,采取民意调查、个别谈话的方式,对组织纪律、群众纪律方面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50余名农牧民党员,及时提醒并帮助改正,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公示农牧民党员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情况,依照党规党纪规范党员行为,引导党员从思想上重视纪律规矩,严格落实好各项要求。截至目前,已对56名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的农牧民党员开展批评教育,对17名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组织生活的农牧民党员认定为自行脱党。
强化帮带激励。严格落实包村领导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包联村党支部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注重从组织生活内容、方式、目标要求等方面强化指导,推动基层党组织严肃党组织生活,牢固树立党员党性意识。采取“1+N”帮带方式,带动2348名在职党员与8567名农牧民党员结对子,常态化掌握党员日常表现,作为年度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对评定为优秀等次、工作实绩较好、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及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储备库,有效激发广大党员的干事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