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乌什县充分发挥对口援疆资源优势,以村社“头雁”队伍交流交往交融为突破点,推动两地村社结对共建,凝聚培育乡村振兴人才、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嵌入式”交流,深度融合强队伍。依托“浙疆行·头雁行动”,与衢州市龙游县、开化县等地签订“嵌入式”交流协议,组织63名村社干部“嵌入”衢州村社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岗位,开展为期3个月跟班锻炼。按照“人人有师傅、工作领任务”原则,制定“1+1”帮带措施,1名参训地村“两委”班子成员结对帮带1名村后备干部,“零距离”“面对面”传授衢州乡村建设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优良作风。发挥跟学村干部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全县9个乡(镇)、54个村与衢州市9个乡镇(街道)、27个村结对共建,同步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注重在人才、产业、市场、文化等各方面优势互补,以促同频共振、共同进步。
“小组团”帮扶,把脉问诊促发展。延伸衢州村党支部书记“早上好”精神,成立“早上好”学院乌什分院,借助平台以“小组团”模式,每批次引进5名左右懂经营、善管理衢州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深入乌什县村党组织开展服务。通过听取一次情况汇报、参与一项具体工作、开展一次产业调研、参加一次工作座谈、进行一次专业授课、结成一对共建村社“六个一”活动,找准、找实阻碍乌什县乡村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堵点、淤点、难点,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分享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富民强村相关经验,积极推广农旅融合模式,促进农村旅游业发展。
“优平台”强基,共同联育提质效。将衢州市15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和5个乌什县乡村振兴示范村结为共建村,列为乌什村干部实训基地,采取跟岗锻炼、情景模拟、主题研讨会、实地交流访谈等方式,开展党建互助、人才互育、培训互联,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提升村组干部综合素质。围绕目标定位、基本原则、形式内容等方面规范“人才联育”机制,开设“衢州有礼”“红船启航”等专题培训课程,设置4条“寻迹溯源”精品线路,帮助提升村社干部对红色文化、儒学文化等方面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针对民族干部国通语水平提升,开设国通语“选修课”,安排民族干部进小学语文课堂,通过“小手拉大手”,提升国通语水平。
“云互联”融情,资源共享强链接。充分发挥互联网便捷优势,每月组织两地结对村社召开“线上两委联席会”,每季度由组织部门组织召开两地村党支部书记“线上圆桌会”,加强结对村社日常沟通,确保结对村社情感融合、业务融汇、理念融通。聚焦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党校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优化乌什县委党校与衢州市委党校及衢州各区县市党校合作关系,打破地域障碍,搭建衢乌干部互动交流“云上”学习平台,联系衢州12个培训学校,紧扣基层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7个板块设置112门课程,目前已开展主题教学47场次,有效增强学习培训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