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新闻中心
  4. 疆内新闻
  5. 详情

“医”路有你 致敬医师

日期:2023-08-21
来源:阿克苏日报
【字体:

本报记者 吴智萍

他们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是最美的白衣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苍生,以责任之光,照担当之路。他们就是医务工作者,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近他们,记录下他们的故事。

徐延强:

当好基层健康“守门人”

“大哥,最近身体感觉怎么样?”8月19日,徐延强来到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阔纳巴扎村村民卡迪尔·麦麦提的家,给他做针灸、推拿以及康复锻炼,两人有说有笑,聊着家常,五年的相处,他们早已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

徐延强是阿依库勒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出生在农村的他,小时候看到乡亲们因病而生离死别的悲惨场景,便在心里种下了当医生的梦想。2006年,大学毕业后,徐延强通过参加考试,来到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中心卫生院工作,成为一名医生。

前几年,托普鲁克乡木日开旦木村村民李利平经常头痛、乏力,他并没在意,靠吃止疼药缓解。在一次全民健康体检中,徐延强发现李利平血压、血糖都非常高,建议他尽快做进一步检查治疗。检查当天,李利平因血压、血糖过高住进了阿克苏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他的病情才得以有效控制。

“徐医生,若不是你及时帮助,后果不堪设想,谢谢你!”出院后,李利平给徐延强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

当时,在基层医院工作十年的徐延强,有机会选择到条件更好的医院工作,但农村医疗资源的现状深深刺痛了他,让他放弃了回到阿克苏市工作的念头。

“如果我们的医疗团队再强一些,老百姓就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外出看病了。”徐延强成为托普鲁克乡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后,持续加强医院发展和医务人员素质提升,在任期间,有效提升了卫生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2018年,经组织考察任命,徐延强来到了离市区更远、条件较差的阿依库勒镇中心卫生院担任党支部书记。

为尽快摸清该镇医疗工作短板弱项,拿出符合辖区实情的工作方案,徐延强带领团队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白天农民不在家,徐延强就晚上去。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他跑遍了所有的困难家庭,详细记录每一户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存在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制定健康帮扶措施,防止因病致贫,巩固了健康脱贫成果。

为村民办理医保、送医买药、办理慢病、购买生活物资……徐延强成为辖区群众的知心人、可信任的人。

“我将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尽自己所能为群众祛除病痛。”徐延强说。

阿孜古丽·吐尔逊:

呼吸科里的生命守护者

“阿医生,18床患者呼吸困难……”听到汇报,阿孜古丽·吐尔逊立马放下手中的活,一路跑进病房,经过及时处理,患者情况有了好转,而她又在护士的呼唤下,跑往下一个病房。

跑!与死神赛跑。作为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的主治医生,阿孜古丽·吐尔逊每天都在“跑”,十五年来,她早已习惯了高度紧张和忙碌的工作状态。

每天,阿孜古丽·吐尔逊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医院,仔细查看每一位患者的化验单和护理记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通过患者各项指标、用药情况以及各类仪器使用情况,来判断患者恢复的情况。

查房、下医嘱、会诊、书写病历……忙完当天的工作,经常是晚上十点多,脱掉防护服时,全身早已被汗水浸透。

“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尤其到了冬春进入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忙起来根本顾不上休息。病人多的时候,必须跑起来,能多一秒的救助时间,就多一分治愈的希望。”阿孜古丽·吐尔逊说,作为医生,就是要尽最大努力去帮助患者。

一天晚上临近下班,62岁的阿依先木(化名)在家人的陪同下从阿瓦提县赶来。阿依先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到院时,胸腔内有大量积液,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无法独立行走,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查看病情变化、翻身拍背、调整呼吸机……阿孜古丽·吐尔逊守着病人一夜没合眼,在她的悉心照顾下,阿依先木的状态一天天好了起来。两周后,阿依先木病情好转,日渐康复。

“阿医生,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谢谢你!”出院时,阿依先木握着阿孜古丽·吐尔逊的手感激地说。

“当得到患者的信任和肯定,一句谢谢就会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阿孜古丽·吐尔逊笑着说。

王颂:

用温情守护新生命

8月19日,记者在地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见到王颂时,她正在病床旁为一名婴儿检查身体,此时她已经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

“我们面对的患者都是刚出生的婴儿,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全靠医生查体、护士的护理和密切观察,及时掌握患者的健康情况,判断病情并反应和处置。”王颂说,照顾这些娇嫩的小生命,从每天喝多少奶到输多少液体,都有着十分精准的计量,只有特别耐心细致的治疗才能保障他们的健康。

王颂是地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1998年她毕业之后,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从业以来,她以精湛的医术和仁爱之心,守护着一个个幼小的生命,为万千家庭的美满而奋斗。

2022年12月初,刚回到家准备休息的王颂忽然接到科室的紧急会诊电话。原来,有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出现严重呼吸窘迫症、肺部感染的情况,需要紧急抢救。王颂立即赶到科室,对孩子实施气管插管、心电监护、药物辅助多种治疗手段。在经过四个多小时抢救后,孩子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

“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要熟练掌握基本功,用尽一切办法,帮助患者解除痛苦。”作为科室负责人,王颂不仅这样要求科室的医护人员,更是处处率先垂范。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中气管插管技术是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有效改善窒息新生儿预后的关键步骤。王颂苦练基本功,对新生儿复苏模具就像自己的手掌一样熟悉,坚决做到对每一个复苏器具的功能、使用方法都烂熟于心。在每一次新生儿抢救中,气管插管都能够做到迅速准确,在抢救濒死患儿的过程中,多次给孩子抢占了生还先机。

2022年11月8日22时许,一位怀孕36周的孕妇因出现下腹下坠感,乘出租车还未到达医院,孩子就迫不及待出生了。出租车司机一路开车将其送到了地区妇幼保健院,此时离孩子出生已过去半个多小时。 “孩子是早产,出生时只有2.2公斤,且吸入大量羊水,导致窒息缺氧,全身苍白。”王颂回忆,当时,她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对孩子进行抢救。经过40分钟的努力,孩子终于哭出了声音,王颂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赢得了周边人的一片掌声。

工作虽然辛苦,但对于王颂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不管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是患儿有救治需求,我们就要全力以赴。”王颂告诉记者,能看到一个个弱小的生命在她手中茁壮成长,她就感到无比骄傲。


网络链接:https://www.aksrb.cn/cont/202308/21/content_78413.html

“医”路有你 致敬医师-阿克苏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