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邓丽娟 王拓 通讯员 王举南
“今天转场的羊群有几队?都数清楚了吗?”
“清楚了!”
“好,准备出发!”
3月14日,阿克苏边境管理支队阿克青边境派出所“马背警务室”民警谭思龙和同事们跨上马背,护送牧民进行春季转场。
转场路上的“蓝朋友”
随着天气回暖,温宿县萨瓦甫齐牧场7万余头(只)牲畜陆续从冬牧场向夏牧场迁徙。转场的路全程45公里,牧民赶着牲畜要走两天才能抵达,路上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或突发事件。从1964年阿克青边境派出所成立,到现在的59年中,帮助牧民一年两次转场已经成为历任派出所民警一项雷打不动的任务。
蓝色作训服、绿色反光背心,是“马背警务室”民警的标配。每名民警跟随着一队羊群行进,很快便如同散落在山野间的一星翠色。
“以前这里没路,你看那还有羊群踩出的小路。”民警阿卜杜乃比·阿卜杜外力指着不远处的山坡向记者介绍,“我们骑马护送牧民和羊群,遇到山路特别险,需要涉水过河的时候,还要帮牧民把怀孕母羊和小羊抱过去。”
阿卜杜乃比·阿卜杜外力在派出所工作5年了,今年也是他第5年帮助牧民转场。作为派出所为数不多精通国家通用语言和维吾尔语的民警,他还要承担翻译、宣讲和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等工作。
转场路上的“喜事”
14时,山里的温度升高,但风还比较大,河滩地势低,又有植被和石头能够削减风势,大家决定在这里暂歇。阿卜杜乃比·阿卜杜外力从随身背着的书包里拿出几本书,组建了一个临时课堂。
“你要去哪?我要去阿克苏。”“你好,请问医院怎么走?”……
牧民们嘹亮的跟读声在山谷间回响。记者了解到,很多牧民连温宿县城都没有去过,民警给他们进行的实用性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为他们走出大山提供便利。
15时,就在队伍重新整装出发时,牧民买买提·阿不都热合曼家的一只母羊即将产羔,民警们迅速前往,协助他一道顺利接生了两只羊羔。
由于母羊还未泌乳,民警们打开背包拿出奶瓶和牛奶,谭思龙把腾空的双肩包背到身前,将羊羔放进去保暖,一手托着羊羔的下颌,一手拿着奶瓶喂食。
“我们所的民警基本上都是‘90’后,从全国各地来的,谭思龙老家在广东,他的孩子才刚满百天。”民警刘廷福说,转场路上遇到母羊产羔的情况不多,大家都很高兴。
“有他们在,我们就安心”
“山里有狼、野猪等野生动物,民警们晚上帮我们一起守护羊群,有他们在,我们就安心。”买买提·阿不都热合曼说。
牧民吐鲁洪·阿布拉夫妇一起护边放牧,家里有500只羊,年收入10万元左右。“转场很辛苦,但是民警们却长年无私地帮助我们,我很感激他们。”吐鲁洪·阿布拉说。
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宣传法律法规、调解矛盾纠纷……阿克青边境派出所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帮助牧民转场这项工作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帮助牧民转场不仅确保牧民在遇到危险和突发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同时也防止牲畜转移时丢失给牧民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