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性工程,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举措。《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系统谋划未来五年党员教育培训的总体布局,为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党员队伍提供了行动纲领。面对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必须深刻把握《规划》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以高质量教育培训激发全党奋进力量。
固本培元,以理论武装筑牢政治忠诚。思想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规划》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以理论清醒保持政治坚定的鲜明导向。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严峻,唯有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才能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化理论武装需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必须坚持“学思想”与“强党性”相统一。一方面,要引导党员原原本本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原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另一方面,需将理论学习与党性锤炼贯通,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仪式教育,推动党员在“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中筑牢信仰之基。
精准施策,以分层分类提升教育质效。当前,全国党员总数已超9800万,覆盖农村、社区、机关、企业等各领域,年龄结构、知识层次、职业特点差异显著。《规划》明确提出“精准化、差异化、特色化”培训原则,要求针对不同群体“量体裁衣”,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具体运用,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在农村,应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将“千万工程”经验、新型集体经济模式等纳入培训内容,培育“田秀才”“土专家”;在城市社区,需围绕基层治理现代化,强化党建引领“红色物业”、网格化管理等实务培训;对“两新”组织党员,则要突出产业链党建、营商环境优化等专题教育。通过差异化培训策略,既尊重个体差异,又强化教育与实践的契合度,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
守正创新,以数字赋能激发学习动能。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规划》提出“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实体虚拟互补的教育生态”,为党员教育注入时代活力。传统教育模式需借助技术手段实现转型升级,以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教育效能。建设数字化教育平台需把握三个维度:一是整合优质学习资源,形成涵盖理论课程、典型案例、实践场景的立体化内容体系;二是运用大数据分析学习行为,实现个性化内容推送与精准评估;三是拓展虚拟实践场景,通过模拟复杂工作环境提升党员实战能力。这种“技术+教育”的融合模式,以互动性、趣味性激发党员学习内生动力,使教育从“任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实践砺能,以学用贯通彰显教育价值。“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规划》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实效作为核心目标,构建“学用结合、以学促干”的实践闭环。深化实践砺能,建立“理论学习—调研破题—攻坚克难—推动发展”的螺旋提升机制,组织党员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应急处突等重大任务中经风雨、长才干。同步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标尺,建立“实践档案”跟踪实绩,通过民主评议、述职述学等机制,形成“实践发现问题—学习优化方法—再实践检验成效”的良性循环,让党员在火热实践中经风雨、壮筋骨,将教育培训“软实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硬支撑”,真正把学习成果镌刻在祖国大地、写进群众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