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面包棚’比以前的土大棚方便多了,按下电动卷帘机开关,棚顶的棉被就自动卷起,棚内各项设备齐全,果蔬生长数据都能实时监测,我们干上‘新农活’了。”村民曹俊说。
立春时节,走进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红旗村设施农业基地,一座座大棚鳞次栉比,育苗大棚内暖意融融,处处弥漫着泥土的清香,种植户抢抓农时,在穴盘里点种羊角蜜、西红柿、辣椒、黄瓜等果蔬种子,3月中上旬就可移栽到设施大棚里。
穴盘点种果蔬种子
红旗村距离县城7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应季果蔬供不应求。2022年,村“两委”和县委办公室驻村工作队在走访时了解到,辖区果蔬大部分种植在泥土与干草搭建的“土大棚”里,土块碱性大,果蔬产量与品质上不去。
为破解果蔬种植难题,村“两委”与工作队经过考察,决定立足现有资源优势,打造设施农业基地,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5500万元,建成钢结构温室大棚57座,棚顶覆盖棚膜与棉被并配备电动卷帘机,墙体采用柔性保温材料,保温和御寒效果大幅提升。
村“两委”与工作队将大棚划分为种植、育苗等区域,配备相应的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滴灌装置、喷淋装置、补光灯等设施设备,种植户可精准掌握棚内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参数,为果蔬种植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助力设施农业向高效、特色方向迈进。
农业技术培训
“我们按照不同果蔬生长周期所需养分来配制肥料,通过水肥一体化设备精准灌溉,让作物更好地吸收营养。同时,定期开展测土配方和生物防治,增加棚内有益微生物数量,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果蔬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多浪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邵殿杰说。
基地的建立,为果蔬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村“两委”和工作队鼓励科技副主任邵殿杰牵头成立合作社,吸纳社员7名,采取基地+合作社+种植户的模式,由合作社负责大棚种植、技术服务、运营销售等。工作队邀请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手把手向12名种植户讲授果蔬种植、移栽、管理实用技术,传授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去除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保证果蔬成长过程中绿色无污染。
通过科学种植与管理,大棚果蔬长势喜人,品相佳、品质优,果蔬还未成熟,客商就提前预订。设施大棚的建设,带动85名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150名村民季节性务工,人均日收入150元。
采摘果蔬装箱销售
一个好产业,铺就一条致富路。为让好果蔬有个好销路,村“两委”和工作队帮助合作社拓宽思路,采取线上直播推介、线下展销的方式,不仅争取到本地各大商超的订单,还将果蔬批发销售到库尔勒、喀什等地。2024年,合作社销售羊角蜜、辣椒、西红柿等果蔬20余种,总产量1700余吨,产值突破800万元,村集体增收29.8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种植的大棚果蔬,通过物联网技术和数字化应用,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不断擦亮村民增收致富的幸福底色。”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谢达威说。(阿克苏地区驻村工作办公室徐秀芳、龚如芳、李雅倪 供稿)
网络连接:https://mp.weixin.qq.com/s/Xz6MosZLFuGgcl9kBBW2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