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驻村工作
  4. 详情

兴产业 稳就业 他们有“绝招”

日期:2024-12-31
来源:新疆访惠聚
【字体:

阳光和煦,走进温宿县佳木镇兰干村荷斯坦奶牛场,佩戴着电子耳标的奶牛在宽敞整洁的牛舍里悠闲地咀嚼着饲料,挤奶大厅里,工人们娴熟地操作挤奶机精准作业,一罐罐即时冷却的新鲜牛奶运往储存车间。

兰干村距离县城28公里,交通便利,水土资源丰富,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村“两委”和阿克苏地区气象局驻村工作队通过农牧结合延伸产业链、强化技能培训、发展多元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奶牛养殖基地

2022年,村“两委”和工作队争取县畜牧产业园区支持,在村里建设占地683亩养殖基地,采取基地+企业+农户经营模式,引进阿克苏天原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建设现代化牛舍、挤奶大厅、青贮设施及环境智能监测系统,养殖荷斯坦奶牛。“我们的牛都有‘身份证’,扫描耳标上的二维码,就能了解到每头牛的健康状况、进食情况等关键信息,及时调整喂养方案。”在中控室里,技术人员正通过电脑查看奶牛的生长情况。

为提高奶牛养殖技术水平,村“两委”和工作队积极联系县畜牧兽医部门,搭建浙江金华援疆专家、自治区畜牧兽医专家团队与养殖场的“连心桥”,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指导,培养饲养师、检验师等技术人员11人,助力养殖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养殖场拥有荷斯坦奶牛2500头,日均产奶近30吨,产品销往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地,带动38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余元。

奶牛养殖是兰干村发展畜牧养殖的一个缩影。依托优良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村“两委”和工作队持续推动畜牧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实现全村牲畜存栏8900头(只),带动养殖户户均收入6万余元。


机械收割青贮饲料

饲草足、牛羊壮。“两委”和工作队积极引导村民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鼓励种植大户牵头,打造500亩优质高产青贮玉米种植田,购置收割、打捆、粉碎等中大型机械11台,大力推广饲草打捆、裹包、青贮加工等实用技术,提高饲草综合生产能力。“今年种了60亩苜蓿,从播种到收割全程都是机械化作业,还有技术人员上门指导种植技术,一年收割3到4茬,年收入6万多元。”村民吐尼亚孜·哈斯木说。

村“两委”和工作队积极对接新疆理工大学和县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对选种、灌溉、施肥等技术进行现场培训,惠及村民100余人次。目前,全村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1400亩,实现经济收入200余万元。

一技在手,就业无忧。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村“两委”和工作队组织干部全面摸排村民就业和务工需求,对接县职业技术学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开展餐饮、机修、砌筑等技能培训100余场次,建立线上线下岗位招聘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向村民发布就业信息,为村民推荐合适就业岗位。“我参加为期45天的电工技能培训班,拿到了初级电工职业证书,工作队帮我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每月收入3500元。”村民库尔班·尼亚孜说。


开展技能培训

村“两委”和工作队整合农业、非遗文化和闲置院落等资源,在村里成立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温宿县姐妹服装有限公司,打造创业小巴扎,设置门面房和小摊位15个,助力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2024年,实现村民就业创业362人次,人均月收入3000余元;季节性务工500余人次,人均日收入200元。

2024年,兰干村被评为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就业帮扶全程跟踪服务机制,动态掌握村民就业需求,定期组织村民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健全完善就业服务平台,拓宽就业渠道促增收。”村党支部书记祖力卡尔·托乎提说。(阿克苏地区驻村工作办公室徐秀芳、李风霞 供稿)

网络连接:https://mp.weixin.qq.com/s/RWg3plYEdNdaP1_xvAMDlw

兴产业 稳就业 他们有“绝招”-阿克苏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