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切实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沙雅县紧扣新时代党员教育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一条主线,构建两种模式,开设三个课堂,着力在思想引导、培训形式、学用结合上重点发力,推动党员教育质效双增。
坚持“一条主线”,抓实学习让内涵“富”起来。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提升党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坚持着眼长远、扩大视野,注重在“整体规划、组织实施、跟踪问效”上下功夫。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聚焦乡域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内容科学制定实用性学习计划,邀请各领域专家人才、业务骨干、致富能手等通过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现场授课等方式开展业务教学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能力水平。分级分类建立书记带头学、支部集中学、党员自主学、理论宣讲学、送教上门学“五学”机制,推动党员教育向“神经末梢”延伸覆盖,助推广大党员进一步筑牢政治忠诚思想根基,补足精神之钙。
构建“两种模式”,创新形式让培训“活”起来。针对不同岗位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培训内容,科学设置培训方案和教学内容,使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更好地与本单位发展大局相适应,并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开发建设好学习内容、方式等,增强培训吸引力,依托党员教育培训阵地,构建“线上+线下”培训模式,线下精准送学,邀请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厚、专业能力强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两代表一委员”等为党员进行授课,将对基层农村党员教育形式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切实对其的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线上跟进教学,充分运用“互联网+党员教育”思维,及时转载权威媒体的重点报道和理论文章,不断扩大党员教育覆盖面,引导党员干部学习不掉线、不断档。
开设“三个课堂”,整合资源让效果“实”起来。统筹整合县域资源,注重提升党员队伍能力素质,确保党员教育取得实效。设立红色课堂强党性,深入挖掘县域红色文化资源,用好用活红色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帮助提升党性修养。设立一线课堂提能力,坚持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根据指导性安排,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统筹安排、均衡用力,运用“课堂讲授+现场教学”“上台讲+实地看”等方式,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到示范点开展现场教学,帮助党员干部提升履职能力。设立实践课堂锤品性,进一步推动中青年干部党性教育走深走实走心,把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烧得更旺,依托主题党日常态化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检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