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只有在“事”上磨,才能葆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作出应有贡献
岳燕云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11月10日召开会议,会议专题研究推进乌鲁木齐工作,并对干部作风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引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涵养想干事的自觉、练就能干事的本领、砥砺干成事的韧劲”。体会这几句话的深刻内涵、核心要义,我们不难发现,都落脚在一个“事”字上。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担当作为都须在“事”上磨。
明代大儒王阳明曾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只有在“事”上磨,才能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并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大潮中,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在探索中奋斗、在开拓中前进,干出“硬核”实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领导干部须在“想干事”上磨。只有想干事,才会肯干事,并千方百计解难题、破困局、促发展。然而,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遇事能躲则躲,能拖则拖,甚至眼睁睁看着问题激化而听之任之;有的看似在“干事”,实则在做表面文章,比如有的抓城市建设,主干道建得气派非凡、绿化带不时“翻新出彩”,而群众身边的路灯却时亮时不亮、排水管道一堵再堵等。此类行为不仅贻误工作,长此以往还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涵养想干事的自觉,就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面对发展所需、民生所盼,把自己的职责具体摆进去。只有这样,各级干部才会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不用扬鞭自奋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领导干部须在“能干事”上磨。只有能干事,才能突破想干事却没能力干的“瓶颈”,真正担起职责使命、有所作为。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面对问题,总缺乏改革创新的思路和举措,“想干事”的热情高,“能干事”的本领弱。而能干事的本领既从不断学习中来,更从处理解决一件件大事小事的磨炼中来。人不是先有能力才干成事的,而是先干事,通过不断地做事、总结经验教训,才一步步增强干事本领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有底气钻“矛盾窝”、接“烫手山芋”,以过硬本领推动工作、不辱使命。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领导干部须在“干成事”上磨。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这些都不会毕其功于一役,都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沉下心来做,以滴水穿石的精神、老牛爬坡的耐性,敬终如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翻越一个个“雪山”“草地”,并将一个个“硬骨头”“硬钉子”连根拔除,干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好业绩。
领导干部只有在“事”上磨,才能葆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作出应有贡献。
网络连接:https://www.ts.cn/xwzx/pl/202412/t20241204_253559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