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
● 王新峰 / 文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春天的事业”。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截至目前,新疆各类残疾人达106.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数(不含兵团)的5.31%,全区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达51.14万人。
为全面改善广大残疾人生活水平,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自治区残联”)党组全力推动新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残疾儿童康复等工作得到全面发展,全区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医疗保障在身边
15岁的欣欣来自喀什地区英吉沙县,是一名先天性听障患儿,听力问题导致她语言发育迟缓,无法正常发音。今年8月30日,欣欣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乌鲁木齐市眼耳鼻喉专科医院莲湖路院区(乌鲁木齐国际医院)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主任医师阿布来提·伊米提在给欣欣检查并换药时说:“手术后一个月,进行电子耳蜗开机调试,孩子就能听见了。”
2022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残联、自治区卫健委联合出台《自治区开展对口援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分3年对我区11个地(州、市)需要救助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治疗,自治区人民医院和乌鲁木齐市眼耳鼻喉专科医院被定为人工耳蜗植入定点医院。受益于此方案,欣欣通过筛查和手术评估获得了康复救助项目名额,无需承担术前筛查、手术和复查往返的交通及住宿等费用。
今年,自治区将儿童及未成年人电子耳蜗植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提标。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处负责人介绍,目前,新疆每年需植入电子耳蜗的儿童及未成年人约100人至150人,此次电子耳蜗植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后,预计可降低参保患者及家庭经济负担约1000万元至1500万元。
为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先后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办法(试行)》等方案,自治区残联党组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当前,全区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超过85%;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均提高到每人每月110元;享受两项补贴的残疾人达36.7万余人次;49.2万名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8万名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共筑幸福就业路
在2023年的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上,来自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色里镇乌珠牛录村的村民布云秀斩获金奖。布云秀是一名听力障碍患者,自小喜爱刺绣。2009年,她通过镇残联的宣传了解到爱新色里镇举办了刺绣培训班,从此走上系统学习刺绣之路。此后,布云秀只要得知有培训就积极报名,对残联、妇联每次提供的学习刺绣的机会都格外珍惜。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熟练的针法、多样的刺绣技艺让她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残联和妇联的帮助下,布云秀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秀绝坊工作室。这不仅是她艺术创作的空间,也是同其他绣娘交流合作的场所。如今,布云秀带着周边20多名妇女一同制作绣花服饰、鞋帽、抱枕等旅游产品,将“指尖技艺”转换为“指尖经济”。
布云秀(右一)与绣娘一起制作刺绣产品。华岩明/摄
在新疆,像布云秀一样凭借手艺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的残疾人不是个例,让残疾人通过就业实现劳动权益和自身价值的还有很多。近年来,新疆各级残联党组不断加强残疾人教育、就业、职业培训工作,让各族残疾人权益保障更加有力。“十四五”以来,新疆新增残疾人就业3.5万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1416名残疾学生被区内外普通高校录取。新疆残疾人职业中专学校累计招生4800名,毕业生就业率达87%,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实现就业增收。
让有“碍”变有爱
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门前坡道代替了台阶;电梯里有了盲文和低位按钮;无障碍客房洗手间里有横、竖两种扶手……这些“以人为本”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着老年人和残疾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
新疆助残协会理事、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员孙明明对这些细枝末节的变化有着深刻感触,他说:“全疆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正在稳步提升,残疾人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生活品质有了明显改善。”
202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纳入十件民生实事,使大量残疾人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居民杨建云家就是项目实施的受益者之一。昌吉州残联党组经过入户走访、调查评估等方式,确定为杨建云家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根据“一户一策”要求,为其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卧室的低位榻榻米改造,让双双身患残疾的杨建云夫妇的日常起居更加方便了;加装的热水器,方便了一家人日常所需;新安装的书桌让他的一双儿女有了固定学习场所……“生活方便了,我们一家都很感谢政府对我们残疾人的关心,我们一定要把日子过得更好!”杨建云信心满满地说。
当前,我区2.4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公共停车场设有无障碍停车位的占64%;公共场所人行道、建筑物出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的占89%;公共场所内设有无障碍卫生间(厕位)的占74%、设有无障碍电梯的占47%、设有盲道的占69%……让“有碍”变“有爱”,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关注,也是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增强他们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今年3月15日,新疆助残协会正式成立。89家单位、240名个人加入协会,覆盖了全疆14个地州市。该协会的成立不仅让助残志愿者有了自己的“家”,更让志愿助残成为社会公益品牌。2024第二届新疆残疾人春节联欢晚会和2024年助残“暖冬行动”公益慈善拍卖会成功举办,不仅是鼓励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可喜尝试,更是群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具体体现,对新疆残疾人事业发展具有探索意义。
今后,自治区残联党组将继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持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让残疾人幸福感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