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同树,果香四溢的季节,走进库车市比西巴格乡科克提坎村百亩药桑种植基地,大片的桑树挂满了深紫暗红的药桑,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挑选、装箱……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桑果娇嫩易坏,采摘时选择饱满圆润、色泽鲜亮的药桑,小心翼翼地剪下来,一颗一颗放进箱里,每天可以采摘20公斤,这是我采摘的第二个年头,桑葚成熟期从5月底一直持续到8月初,整个采摘季可以带来2.7万元的收入。”村民帕提古丽·拜克热说。
“药桑”又名桑果,呈圆柱形,表面紫红至黑褐色,是桑科落叶乔木植物桑的干燥果穗,药桑树冠较大,叶大而碧绿,有明目、补血、祛风等药用价值,素有“民间圣果”之美誉。
作为库车药桑的主产地,科克提坎村种植药桑历史悠久,全村有3万棵桑树,库车市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在培育药桑品种、延伸产业链、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入手,运用新技术为乡村产业插上翅膀,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产业兴旺,方能民富村强。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引入库车纯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到村,制定“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协助公司筹集资金70万元,进行土壤改良,推广节水滴灌技术,将50户村民种植效益不高的500余亩土地进行整合,打造药桑种植基地。
如何提升药桑品质?驻村工作队为公司牵线搭桥,与新疆农业大学专家签订“一对一”导师帮带协议,采取“理论讲解+现场示范+互动交流”方式,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林果技术服务人员15名。同时,定期邀请学校教授到村,深入田间地头,针对药桑扦插育苗、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开展“点穴式”指导、“组团式”服务、“把脉式”会诊10场次,受益村民300人,药桑亩均产量达550公斤。
种苗是林业的“芯片”,在驻村工作队积极对接下,公司投入科研资金120万元,与新疆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一起成立药桑产学联盟、新农大博士工作站,培育优质高产药桑苗种,亩均增产200公斤。
“有优质的药桑苗,再加上掌握药桑苗嫁接管理技术后,经过3年努力,我家15亩普通桑葚树结满了个大、肉厚的药桑,一年有11万的收入,一到成熟季,就被公司全部收购。”种植大户买热艳木·吾守尔乐呵呵地说。
为了延伸产业链,驻村工作队发挥药桑“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优势,深耕药桑药食两用价值,帮助企业引进药桑罐头灌装线、药桑口服液生产线,年生产药桑口服液、药桑罐头、药桑干、药桑果粒汁等6种产品25万瓶,产值700万元,实现药桑由单一产品向品牌化转变,开启“链”上发展新模式。
“库车药桑口服液,采用颗粒饱满、鲜嫩汁多的药桑制作而成,大家可以直接下单……”在直播间里,员工穆凯代斯·依布拉音面对镜头,娴熟地向全国网友推介宣传。
为拓宽销售渠道,驻村工作队帮助企业探索“直播带货+物流配送”模式,依托“一亩田”农业网、淘宝等平台,邀请网红达人直播带货,与京东、顺丰、中通物流公司签订服务协议,搭建航空、冷链物流等运输渠道,让药桑产品“e”路畅销全国。
线上增流量,线下有销量。驻村工作队积极与库车市林草局、农业农村局对接,引导公司参加市、乡镇举办的小白杏节、农产品展销会以及新疆名优特农产品上海交易会,打响药桑产品知名度。帮助企业与本地批发市场、商超达成供销协议,在阿克苏市、库尔勒市、上海市设立7个直销点。年初至今,企业销售药桑产品380吨,带动48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3500元。
“这几天,我们与内地客商签订65万元的订单,2000箱产品正在紧急赶制中,所需药桑全部从村民手里以市场价格收购,让村民在家门口挣到更多钱。”公司负责人鹿小飞说。
今年4月,库车药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4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在这块金字招牌的加持下,科克提坎村产业兴、村民富、人气旺,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不远处,现代化生产线上机声轰鸣,一个个小药桑经过精选、清洗、榨汁、调配等工序后,被制成药桑果汁、口服液……厂房外一辆辆大卡车整装待发,准备将药桑产品运往上海、浙江等地。(作者单位:库车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