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党史地方志
  4. 党史研究
  5. 详情

《百年跫音》:党史与百姓生活史交融

日期:2023-09-08
来源:学习强国
【字体:

由北京市文联主编,集合王蒙、梁晓声、柳建伟、梁衡等50余位知名作家创作的《百年跫音》一书,日前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书中,作家们通过散文形式,以现实中的场地、人物和文物为切入点,精心构建了历史与现实的桥梁。8月30日,来自评论界的2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市文联艺术工坊,围绕《百年跫音》一书共话百年北京党史的灿烂和辉煌。

主题出版经典化的样本工程

《百年跫音》承载了建党百年发生在北京的大事记,反映了百年中国巨变的历史缩影。

中国作协副主席吴义勤说,全书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关怀,不仅是一部思想之书,更是一部精神之书。“它深度解读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成长之路,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历史、文脉和党的伟大成就的新视角。”

中宣部出版局原副局长刘建生赞赏这部作品作为主题出版的丰硕成果,在各个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准。作品中融汇了北京的象征,展现了北京人与北京事的特质,更重要的是彰显了作家的情感和人文情怀。

本书出版方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董事长赵红仕表示,《百年跫音》集选材的创新、创意的创新、作者的权威、书稿的原创、装帧设计的艺术性等诸多特点为一体,是一部独具匠心、充满魅力的佳作。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认为,《百年跫音》作为主题写作,从整体设计方案提出到具体实施都包含顶层设计,体现了宏观鸟瞰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的架构。

作为《百年跫音》的一名创作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表示,在阅读《百年跫音》时,感受到了对自我认知的提升。“这部作品通过多种方式,使普通读者和大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革命历程。”

新晋茅盾文学奖得主、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乔叶的《春游陶然亭》收录在《百年跫音》中,她提到,自己在写作中重温了历史,并尽力使得历史融入当下生活现场,在这个过程中十分受益。

揭示新时代与北京发展关系

《百年跫音》不仅凝聚着沉淀的历史,更呈现出北京持续向前发展的势头,以及宽广的全球视野,揭示新时代与北京的深度关系。

“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它的胸怀、境界和风貌,通过这部作品在新时代散发出特殊的光芒,比如这里讲的城市更新、生态文明、高科技文化。”评论家张陵认为,《百年跫音》揭示了新时代与北京发展的深度关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北京践行,这也是我们立意的重要方面”。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大先认为,《百年跫音》以鲜明的红色背景为底色,融汇科技进步和全球化潮流,在作品中得以显现。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解放军出版社原副总编辑董保存表示,希望今后能够像《百年跫音》一样,通过文学的形式把我们党的历史、把北京的发展史、把普通百姓的生活史一一呈现。

“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在《百年跫音》这本书里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副编审崔岱远评价。

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做好宣推

“作家们把自己对党的情感放进文章里去,是这部作品最大的价值。”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谈及自己的阅读感受时说,作家写党史的书不多,所以本书占了一个“新”字;作家写的都是当地的事、熟悉的事,饱含温度,占了一个“暖”字;文章所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合理想象、生动具体,既是文学作品又是历史作品,占了一个“精”字。“我们认为策划和组织创作、出版《百年跫音》的这次探索、这种形式是有价值的。”

在陈宁看来,这部书的宣推应该覆盖到社会各个层面。“下一步还要继续延伸,我们做党史的宣传与普及,需要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我们有责任把《百年跫音》的成功经验更好地加以推广,推出更多有品质、有温度、有感情的优秀文艺作品。”

本书作者之一梁晓声认为,应将书籍推广至中小学和大学图书馆,并提出利用短视频形式进行更多宣传,特别是在北京的艺术院校,借助学生和教师的创意,将书中内容转化为声像作品。

对此,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孙晶岩也呼吁以短视频的形式将书中的故事传播出去,“通过这本书的启发,期望大家共同努力,将北京的历史与文化更好地传承弘扬”。


网络链接: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4815756662414812312&item_id=14815756662414812312

《百年跫音》:党史与百姓生活史交融-阿克苏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