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新闻中心
  4. 疆内新闻
  5. 详情

雪域之上的红色印记

——新疆军区某红军师传承红色基因纪实(下)

日期:2022-04-07
来源:昆仑网
【字体:

春寒料峭,新疆军区某红军师战车隆隆,再一次征战高原,把战旗挺立在喀喇昆仑之巅。62年前,该师先辈出征雪域高原,住帐篷,栖荒原,风餐露宿,爬冰卧雪,为保卫和建设西南边防,艰苦征战西藏20年。

如今,新时代红军师官兵自觉发扬老前辈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在雪域高原修营区、打水井;研习新装备、新战法;帮扶驻地群众,为驻地村党支部分忧解难,以无畏勇气在生命禁区捍卫国家主权,护佑百姓安宁。

生命禁区打造“高原绿洲”

初春时节,喀喇昆仑高原严寒还未远去,窗外依旧寒风呼啸、滴水成冰。

错落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某红军师各宿营点内,却是葱茏翠绿、温暖如春。训练归来的官兵们正惬意地吸着与平原地区同等含氧量的新鲜空气。在官兵们宿舍门口摆放的一排排弥散式制氧机已经开始工作,每一台弥散式制氧机只需要数分钟,就可以将制氧浓度提高到90%以上,对于十几平方米的板房来说,只需要半个小时,房内的氧气含量就可以提升到室外的一倍以上。

高原驻训以来,全师官兵自己动手搭阳光板房、挖保鲜菜窖、钻淡水水井、装弥散氧机,很好地解决了取暖、吸氧、吃新鲜蔬菜、喝健康水等诸多难题。

有苦不言苦,奋斗来解苦。90年来,黄土高坡、雪域高原、大漠戈壁……红军师从一个艰苦地区到另一个更加艰苦的地区,越是艰险越向前。

该师某团三营蹲点的团政治工作处主任雷彬介绍:“在生命禁区建造起‘高原绿洲’,于最艰苦的地方扎根,正是官兵们对红军师‘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

1979年,该师从西南边陲移防西北边疆。在进疆初期,房无一间、树无一棵,部队不得不挖地窝子,暂借民房临时住下。面对艰苦的自然条件,全师官兵战天斗地、白手起家,在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和飞沙走石的百里风区建起新家,自己动手修建营房,使营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故事,精神是永恒赓续的传承。在这片离天最近,神秘广阔的土地上,40多年后的今天,红军师官兵披星戴月、沐雨听风,循着先辈的足迹再一次挺进喀喇昆仑。

初到宿营地域,映入眼帘的是荒漠、戈壁、风沙……在三营中士赵正轩的心中,这一次的“帐篷记忆”令他终生难忘——

刚到高原,条件简陋只得住帐篷,狂风总是卷着沙石毫无征兆袭来,帐篷里也随之沙石弥漫。吃饭时,尘土透过帐篷布满餐桌,白米饭也会盖上一层淡淡的沙。赵正轩打趣地说,这是藏西秘境送给他们的“土特产”。

挖坑奠基、搭建板房、打水井、修菜窖……在这个“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的雪域高原,官兵们战风沙、斗严寒、抗缺氧,以无畏勇气在生命禁区里向下扎根。

鲜血溅在冻土上,很快又消失在土层里……在挖地基的时候,赵正轩猛挥铁锹,右手食指指甲不慎被掀翻,现场却依然安静,没有骚动。他独自回到帐篷涂上碘伏、包好纱布,扛起铁锹又悄悄回到“战位”。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现在,三营营区内集宿舍、学习室、盥洗室、餐厅、氧吧五位一体,一应俱全。即便室外风雪交加、滴水成冰,室内温度也能保持在15℃左右。

“在高原戈壁上扎下根,没有艰苦创业精神是不行的。”三营教导员李俊利说道,从戈壁荒滩到生命绿洲,官兵们克服了高原反应、走石飞沙,就是凭着艰苦创业精神,即使脸上皲裂发紫、手上爆皮起茧,也要坚持在边防线上把根扎牢。

转型重塑守住“红色家底”

红军师自创建之日,便与苦为伴、以苦为荣、以苦为乐,35次改编,10余次换防,每次移防都是从一个艰苦地区到另一个更加艰苦地区,但无论走到哪里,官兵们始终斗志昂扬。

40多年前,该师由西藏移防新疆,从世界最高的屋脊到最低的盆地,从银装素裹的寒极到高温酷暑的“火洲”,官兵们在瓦无一片、屋无一间、树无一棵的条件下,冒风沙、顶烈日、战酷暑,硬是在戈壁滩上自建营房扎下了根。

“这2930块银元,是当年师党委勤俭持家积攒下来的。后来,部队多次移防,银元没有缺失一块……”在该师师史馆展柜中,陈列着3箱银元。记者采访时,正赶上解说员范天乐为新战士讲述银元背后的故事。

据悉,该师先后经历数10次调整改编、转隶移防,部队官兵即使身处难以想象的困境,也要守好“红色家底”。这些银元一直随部队南征北战,没有一枚遗失或损坏。

守业更要兴业。一代代红军师官兵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将红军师建设得蒸蒸日上。该师财务科科长李磊介绍,这几年,该师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目标,重视科技兴训,集中财力建成了通信训练场、炮兵综合射击训练场等多个训练场地。该师自改革转型以来,把钱花在刀刃上,潜心研究合成化作战,树立信息主导、体系对抗等现代作战理念,经过两年时间磨合,破解了多个掣肘战斗力生成的难题。

走进该师作战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的指挥界面即可实现指挥专网、军综网、互联网的相互融合,能在不连通三网的基础上,实现安全融合跨网,大幅优化了作战指挥流程,提高了指挥控制效力,真正实现了向科技要战斗力。

海拔4500米的雪域高原上,一场合成营进攻演练拉开战幕。

“火力要素打击‘敌’前沿工事,装甲突击车群迅速开辟通路!”该师某团合成三营营长钱利民和数名营参谋通过作战指挥系统,指挥步兵、炮兵、工兵等10余个兵种分队密切协同,对“敌”实施精准打击。

一年前,三代主战装备列装,如何让新型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成为摆在官兵面前的新课题。面对无专业人才、无组训指导、无操作规范的困境,营长钱利民带领官兵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改革组训模式、创新战法训法……

制定完训练计划,已是凌晨两点,对于钱利民来说,这只是一个平常的夜晚。自去年2月上任以来,他已数不清多少次披星戴月而归,那条星月照亮的夜归之路,成为他“转型突击”的见证。

据钱利民介绍,为抓好新装备训练,他们成立了“凯旋”步战车工作室,在实践中编纂了4套教程,整理出多套专业训练理论成果、战术训练规范成果。

“改革强军,对部队是转型重塑,对个人是‘凤凰涅槃’,全师像我这样潜心钻研谋训的还有很多。”钱利民如数家珍:火炮技师二级军士长王栋林致力科技攻关,多项成果被推广应用,被评为“红军师十大标兵”;车管站站长张凯,潜心研究步战车性能,编纂的步战车教材在实训中成为有效指导,去年荣立二等功;女兵韦润在射击场上百步穿杨,被新疆军区和所在师评为“优秀射手”。

高原驻训中,该师着眼生成战斗力,多措并举出实招。无人作战研究、武器效能验证、小体系联合训练、“三战”研究等一系列动作在喀喇昆仑腹地如火如荼展开。

爱民奉献谱写鱼水情深

一个阳光和煦的冬日,藏西日土村村委会大院里气氛热烈。马上要举行每月一次的军民联合升国旗仪式了,村民们都很激动。

自红军师开赴高原驻训,便常组织官兵到村里巡诊送药、慰问帮扶,开展共建活动。

前不久,红军师某连党支部书记雷双佳牵头与日土村党支部结成对子,他利用休息时间在日土村走访调研时,发现日土村党员力量薄弱,并且参与每月第一天升国旗的活动。雄壮的国歌声响彻云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场村民行注目礼,全体官兵行举手礼,场面严肃而庄重。

雷双佳在接到帮建的任务后,发现各类技能培训机构少,于是在取得上级同意后,利用本连驾驶和修理的优势和特点,组织开展每月一次的驾驶技能和修理技术培训班,免费为适龄村民进行汽车驾驶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生活技能。

同时将部队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制度传给村党支部,提高其党建工作水平,逐步拓展其综合功能,并把党员教育、信息传播、政策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党员使命担当,全方位提升团员队伍综合素质。

年底时,该连党支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利用优势,结合被帮扶村党支部的当地实情,提出数条建设发展的建议,还通过技能、物资扶持,助力其逐步向小康目标迈进。

受到帮扶的藏族村民格桑石确高兴地说:“解放军来了,给我们做了很多好事。他们就是我们的守护神。”

藏汉之间,语言不通并不能影响与驻地藏民之间的鱼水情深,官兵们利用语言翻译机助力相互沟通,与藏民相互自我介绍,给藏民表演合唱歌曲《寸土不让》、军体拳、刺杀操,让藏民体会边疆战士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和信念。

“红军长征经过藏区时,藏族同胞主动把青稞、盐和红糖送给红军,并冒着生命危险运送粮食和物资……”在军民学党史主题活动现场,某合成营教导员王文卿讲述藏民与红军共渡难关的难忘历史,让官兵和村民深受感动。课后,藏民纷纷向子弟兵献上哈达。

该师领导介绍,爱民助民是红军师部队的优良传统。此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爱民助民进藏家”活动,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官兵服务人民、建功军营的热情。

部队到哪里,军民共建的活动就开展到哪里,这是红军师一直以来传承的优良传统。

1996年4月,该师官兵参加国防光缆施工,施工地段自然环境恶劣、地质复杂,大部分为坚硬石质地、沙砾地、盐碱盖地等难以施工的土质。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全师官兵有苦不言苦,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官兵们的手上打起了血泡,有的手指变形,连筷子都拿不住。

16次南北疆光缆施工、3次赴“死亡之海”罗布泊完成建设任务;帮扶青格达湖村、丽阳村等近10个村庄;部队驻地周边荒山披绿衣……“热爱人民、甘于奉献”的红色基因在一茬茬红军师官兵血脉中赓续传承。陕甘革命时期,行军打仗,他们严肃群众纪律,不进院、不入户、不扰民,离去时都要把老乡的院子打扫干净,把百姓的水缸盛满水、灶台堆满柴,深受群众爱戴。驻扎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军纪严明、秋毫不犯,“宁肯不睡觉、不进喇嘛庙”“葡萄架下不整冠、哈密瓜田不纳履”折射出朴素的爱民情怀。

90年来,红军师战斗足迹遍布西部九省区,也把红军部队的好作风传遍西部大地。时至今日,这些好作风、好传统在该师各级官兵的身上精准体现。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新时代红军师官兵接过时代的接力棒,砥砺初心,矢志开拓进取。近几年,在该师党委的领导下,脱贫攻坚、抗击疫情、防汛救灾等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多名官兵被上级表彰为“拥政爱民模范”,多个连队被驻地双拥办表彰为“拥政爱民模范单位”。



网络链接:http://www.xjkunlun.cn/xw/jnxw/141980.htm

雪域之上的红色印记-阿克苏党建网